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我要當包租公

     有房貸的生活,就是每筆支出要斤斤計較。但是如果這樣的過程,仍是捉襟見肘的話,那接下來就要下更重的藥。想起買這間房子的初衷,就是要投資用。那要如何投資呢? 除了出租之外,我想不到其他的方法。

 

    大台北地區租屋慣例: 是所有的家俱,家電,瓦斯,熱水器,第四台,電話,網路全到齊才行。房客只要擰一個皮箱就可入住。可是目前鄙人我家徒四壁,且正值軟囊羞澀中。想要做到前述條件,勢必要再更進一步的投資,當然,也還要再借一筆錢出來。

DSC02492

 

DSC02496

(針對小家庭,我特地挑了可儲物的沙發和床舖)

 

DSC02500DSC02503

    星期三的下午,訂的家俱陸續到位,看的我心中不免一陣悸動,希望未來的房客,能好好愛惜這看到的一切。

DSC02499

 

(電冰箱和洗衣機,都是TOSHIBA的吔)

DSC02510DSC02511

2011年5月1日 星期日

這一夜聽"台灣怪譚"

       現在我們打開電視,想必都會看到我們熟悉台灣老牌的相聲名家李立群替我們祖國一個健康食品做廣告。這讓我想起國中時期,那時的表演工作坊的作品,其中的要角,也是唯一的主角,就是李立群(稱李發也可)。可惜那樣的時空背景,我只能用錄音帶揣摩現場的意境。

    二十年過去了,電腦科技相當的發達,讓我想用網路找尋求學時期的相聲影集。所以我就用PPS找到了"台灣怪譚"。在Download個過程中,我慢慢回想當時的內容,只知道那是一個怪怪的故事,但是整個過程,已忘的差不多了。

    畫面撥送之中,當時的時空背景,已浮現腦海: 我是一個功課不好的學生,同班同學之中,有不少父母在私人公司上班,優渥的經濟狀況讓我好羨慕。那個年代的國家發展,達到最高峰。經濟發展,可以看中華民國的首都台北,就可一窺就盡。因為到處都在建設。劇中也提到,住在台北,就有如同住在工寮一般,更好笑的是,這個工寮還很貴。政治方面,立法院中陳水扁和朱高正,塑造了台灣近代的民主典範。

    李發用阿達這個虛構的人物串起整場的事件,從貧困的小島到錢淹腳目,反應出窮則變和堅守崗位兩者鮮明的對照,就如同劇中所提到數學老師,國文老師和公民老師不一樣的社會觀感,其中包含了我父親,我父親就是堅守崗位的公務員。

    有很多人高興,也有不少人極度厭惡。李立群不時用諷刺手法將早年政府遷台和經濟高度發展做一聯結。相對於現在,李發幼年的摯友,我認為就是現在的中國大陸。口中的珠子,就是政府遷台攜出的黃金。而當時不願意統一,想要獨立,不外呼是摯友(或是中國大陸)窮困。當李發兒時的摯友在電視出現時,就提醒曾經共同的過去: 我是你創造的,你應該欣賞我,接納我才對啊…。相較於當時,是否暗示我們要接納中國大陸? 最後李發建議摯友和唱一曲阿沙力教的歌,來忘掉悲傷並回憶起過去已做為結束。

    我記得以前的我,沒有國族情仇。但是我不願去回想,因為成長中的我,總是苦澀。